cutmypic.png

Aloha,我是娄琦彬,欢迎来到的我的个人网站 :-)

一句话了解我——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2015届毕业生,前Google软件工程师,现就职于Squarspace,一个步履不停的人。

自称是码农界里写诗写的最好的,文学界里拍照拍的最好的, 摄影圈里喝酒喝得最优雅的,狄俄尼索斯门徒里走过的路最长的。


他要这尘世间的上帝之国

—— 米兰·昆德拉

辞旧迎新 - 我的2021

辞旧迎新 - 我的2021

看了眼自己的博客记录,已经接连两年没有写年终回顾了,真是年纪越大越懒惰。早上难得起了个大早,就静下心来回顾下这一年吧。

2021是我在纽约生活的第五个年头,这么一想已经毋庸置疑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毕竟在上海读大学也只是四年的光阴。当一个人在一座城市生活多年后,最初的那股新鲜劲不可避免地淡化了:去时代广场要不是去AMC看场中文电影要不是转车去法拉盛搓一顿,去中央公园遛狗也一直是固定的那条环湖路线。只有抬头仰望那些还在如雨后春笋版拔地而出的高楼大厦时,或是周末出去美食探店时才会再次意识到在纽约。受疫情影响,纽约的很多文化活动在今年非常有限,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看剧看电影度过的。在四五月份接种完新冠疫苗后,心理上至少卸下了一重担,渐渐地会去餐厅室内就餐、去AMC看电影、甚至是去Barclays Center看篮网队比赛。美国政府和人民对新冠的态度和中国那边的新闻放在一起总会令人嗟叹,但好也是一年,坏也是一年,时间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也带来新的生命和注定沉淀的记忆。

今年个人最大的事件应该要属Squarespace上市了,毕竟是自己第一个正式奋斗了四年多创业公司。17年从Google离职后,我想的很清楚,一定要去一家成长型的创业公司,然后与公司一起成长,见证和直接促进公司在各方面的发展。回顾过去的这四年多,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这是一段非常精彩又有收获的旅程。技术上完成了一个职场新人到资深工程师的能力和经验上的飞跃,项目管理、团队领导能力、市场认知成熟度、产品设计和打磨的经验都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些成长经历,如果一直呆在Google,可能是很难在四年的时间里就能悉数收获的。也是通过这段经历,我非常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才能、潜力和对未来发展的方向。跳出螺丝钉思维,专注于创造价值,在天时地利人和下在这个时代能创造不可想象的机会与财富。

Squarespace IPO NYSE - 2021.5.19

和团队的同事们在纽交所门口合影

夏天的时候,经常骑着Citibike沿着哈德逊河边去上班,渐渐喜欢上了Podcast(播客)这种“新”媒介。我给新打了个引号,因为这是相对而言的,对于有些人可能已经存在了好多年了,对于我来说之前一直没想明白为啥要听Podcast,上下班骑车通勤让我体会到了它的用途。今年听得最多的是All-In Podcast,四个资深硅谷人每周聊新闻、政治,甚至互相斗嘴,能学到很多新知识、信息的同时又能当成一个娱乐项目。

纽约的夏天是聒噪的,也是宁静的。你可以去中央公园树荫下一趟就是一天,也可以去哈德逊河边等日落看露天电影;你可以每晚换一个rooftop酒吧蹦来蹦去,也可以在Catskill的某个小木屋旁细数头顶繁星。今年的夏天我重访了波士顿,上一次去还是五年前我第一次来美东的那趟旅程。每天早晨带着Hulu去波士顿的“中央公园” Boston Common走一大圈,顺路从Tatte Bakery买点咖啡和早点。在公园里看完了余华的新作《文城》,勾起了不少思乡之情(小说中文城所在地大约在江浙一带),也重新激发了对阅读小说的兴趣(最近几年的阅读兴趣大部分在非虚构类书籍)。结束波士顿之旅后,开车南行去了纽约上州的Hudson和Woodstock小镇。两个小镇都算是文艺小镇,Hudson以设计、古董、多样化餐厅闻名,而Woodstock,即赫赫有名的伍德斯托克(虽然历史上真正的音乐节其实不是在这里举办),顺理成章地沿袭了很多音乐、嬉皮元素。最令我惊奇的是Woodstock附近竟然有一座藏传佛教Karma Triyana Dharmachakra,可想本地的文化是多么多元且开放。

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今年在豆瓣上一不小心就标记了超过100部电影、电视剧,这大概是疫情期间最适宜的休闲方式了吧。Switch上已积了层灰,买书的速度大于看书的速度,体重一不小心突破了65KG,这些大概都是2021年最真实的写照了。至于对于2022的展望,希望疫情能在这一年彻底结束(全民免疫状态),能有更多的时间来把纽约生存清单换汇网发展壮大,然后全身心投入web3的浪潮中,未来的十年注定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新的征程!

重看《大长今》

重看《大长今》

USV

U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