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tmypic.png

Aloha,我是娄琦彬,欢迎来到的我的个人网站 :-)

一句话了解我——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2015届毕业生,前Google软件工程师,现就职于Squarspace,一个步履不停的人。

自称是码农界里写诗写的最好的,文学界里拍照拍的最好的, 摄影圈里喝酒喝得最优雅的,狄俄尼索斯门徒里走过的路最长的。


他要这尘世间的上帝之国

—— 米兰·昆德拉

既然选择了远方——我的2014

又到了一年的尽头,想着好像学期初做过一个规划,想照着那个规划写个简单的总结,一搜索发现已经是大三下写的规划了,才想起来这学期的开头还在北京,不知不觉的就过完了大四上的时光。但就算是大三下的规划好歹也算是2014的规划之一,还是有必要拿出来晒晒的。

1.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一直如此,但生活偶尔也会迫使我去做些完全没兴趣的事)

2. 莙政项目贯彻落实 (扑街)

3. 在公司努力完成每个任务,主动思考,创造价值 (由于第一条备注回过头来想其实所作的工作并未100%的投入,没有很满意的产出)

4. 能拍出100张值得我留在硬盘的照片(如果成功就做个展览) (这个必然有,展览敬请期待)

5. 去至少两个不同的城市 (杭州、北京、天津、临海、南京)

6. 再认识几个好玩 or 有趣 or 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也行) (有一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怎么样的人,你就会认识怎么样的人;很幸运2014年又认识了好多有意思的朋友)

7. 20+ 博客文章, 10+书 (20+博客一开始定目标时感觉有点多,后来开始写诗,才总算完美达到预期;书看了好多好多,在北京时没事就逛书店、上亚马逊买书,下文会详细讲述)

8. 背完GRE红宝书(虽然不用考G但学好英语肯定是没错滴~) (扑街 & 最终没逃过考G的命运)

9. 看完每一期南方周末。。(貌似从来没有成功过) (事实证明想多了。。但好歹也是看完了大部分了,暑假里那积累的一堆就另当别论了,作为一个基本主动屏蔽了泛娱乐化信息的人,南周就是沟通我与这个社会的仅有的几座桥梁之一)

综上我2014年的KPI完成了60%左右,看来没有年终奖了哈哈。幸好我是自己的Boss,所以就赏个巧克力压压惊吧。

回顾一年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翻看这一年的相册了(当然现在可能要加上朋友圈状态)。流水账式的记叙不是我的菜,所以就挑highlight的几个事件说说。

最难忘的当然是在北京MSRA实习的四个月。也算半个北漂过的男人了,人不北漂枉少年。在上海时总感觉就在自己家,但是在北京就是强烈的异乡人的感受。那种周末一个人睡在宾馆床上不知身在何处不知该去何方的时候;那种骑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自行车,肆无忌惮地在凌晨见不到人影的大路上大声地唱着歌的时候;那种被Deadline催着压力山大到晚上两三点回去早上六七点醒来的日子;那些感冒、头痛的日子里无助的呻吟和无处可躲的孤独… 当然这些经典的励志故事的开篇桥段并不适合我的经历,抱歉让满怀期待看奇迹的人失望了,这里没有伟大与奇迹,只有一天一杯咖啡,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痛苦让人深刻,挫折让人成长,这是四个月北漂的“必由之路”,当然路上也充满了欢声与笑语。 忘不了和国添哥在宾馆里一起看非诚勿扰,乱评男女嘉宾,熄灯了讨论绝对值函数(abs)的bug;忘不了和林添哥每天中午吃饭时海阔天空地乱侃,一起讨论有趣的、奇怪的问题,一起去美嘉影城看夜场电影(那天晚上他妹子飞去美国,他为了等她安全到达罕见地在公司里通宵,让我十分感动 PS:怎么感觉我是他妹子似的…); 忘不了和Mentor 振宇哥一起讨论问题一起修bug,最后checkout午餐的对话;忘不了和Johnny还有其他msra的小伙伴一起在北京十九中打羽毛球,和Johnny和Jason一起喝着啤酒、吃着巴西的土司酱看世界杯决赛,虽然最后阿根廷输了我们都很伤心;忘不了骑着我那辆真的除了车铃不会响其他都会响的二手车带着Ta Duc去清华园买车,和日本的几个intern朋友一起吃饺子讨论很多有意思的文化差异,一起下那个非常好玩的四人智力对抗棋... 还有好多忘不了不胜枚举。

在北京除了发生在知春路到丹棱街两点一线的故事外,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难忘的回忆。因缘际会终于一探传说中的龙泉寺,成了义工,参加了IT禅修营,度过了两天“晨钟暮鼓”的生活(本来在那次禅修营结束后想写篇博客的,终究因为太忙&太懒作废,大概只能从往后的点点滴滴的回忆里串接起来了),虽然科学主义的信仰从不动摇,但开启了一扇修心的窗,认识了一个不依附于物质世界、不需要证明的高于尘世的精神世界。去国家大剧院看了三个演出,歌剧《弄臣》,新黄梅戏《徽州往事》,云门舞集表演《松烟》,令我对国家大剧院心爱有加。逛了三里屯、地坛公园、天坛公园、爬了八达岭长城、走遍了张自忠路附近的纵横交错的北京胡同、还在后海上划了一晚上的船... 算是补上了11年没去的那些地方。但终究还是没去故宫,我特别喜欢自己现在这种的这种心态:不凑热闹,再有名的地方不喜欢就不去,人太多的地方不去;不走马观花,宁可留下些遗憾,也不愿为了那一句到此一游而把所有旅行的意义给丢失了;最美的是那些从未到达的路和那些少有人走的路。清楚地记得萧开愚老师的一首诗里的一个意象: 那些华丽的大理石。

除了北京,2014还去了杭州、天津、临海、南京。这着实让我有点惊讶,竟然在一年里把三个带“jin(g)”的城市走了一遍。喜欢天津海河畔大人小孩们在河边游泳,那天黄昏的阳光被海河的河面抚摸的分外温柔;喜欢天津的瓷房子和各种老建筑,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喜欢和英男在天津图书馆绕着各个书架走走停停聊着我们看过的、喜欢的书和故事。和南京的故事就像一场短暂而必然的艳遇,分外妖娆。我会永远记得睡在十一层的高楼的青旅的床上,俯瞰着灯火通明的南京城,那一刻让我热泪盈眶;我会记得先锋书店的那种恢弘的气势与精神,让我坚信实体书店永远不会消失;我会记得秦淮河畔的霓虹烂漫,水波荡漾,夜色迷人得如同藏在屏风后面抚琴清唱的李香君。临海之行则全然不在我计划内,做梦也没想到第一次参加诗歌比赛就拿了奖,然后就和诗社的朋友们一起去了台州临海。世上有一类人你一定要与他们交朋友,那就是诗人。诗人们是敏感的、真诚的、单纯的、可爱的,当然这些都是在喝酒前,喝了酒的诗人就是一个个疯子,一个个狄俄尼索斯。这是2014年里我最意外的礼物。

这一年阅读量算是最近几年里(当然肯定比不上高中那会)比较多的了。作为一个杂食家,各门各类的书都看,但主要还是非虚构类书籍,小说对于我已然是种想象力的奢侈品。今年看的最喜欢的几本书是《昨日的世界》、《别逗了·费曼先生》、《与小泽征尔共度的音乐时光》。通过茨威格敏锐而充满激情的回忆,让我得以一窥那个文化大繁荣的欧洲大陆,那个时代的精英们、天才们,他们的悲欢离合,以及整个二十世纪的悲剧性。费曼的这本书重新激发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习以为常的事物的质疑,当然还有他特有的一种处世态度。村上的这本访谈录以其满满的干货和不经意的笑点吸引了我,借助大师的肩膀进一步窥探了古典乐的世界,后来去天津时把这书送给了英男——好书的另外一个价值就是收藏与分享,收藏是为己,分享则是利他。

今年还尝试了一些从未尝试的事,譬如学素描,对于从小到大美术成绩一直拖后腿的我也鼓足了勇气来挑战自己,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学期,但因为素描课发生的很多故事却是非常好玩的。例如认识了一个毕业了好多年的复旦学姐回校蹭素描课,上完课开着她的宝马车送我和罗2回寝室,一路上讲述着她跌宕起伏的情史(说到这突然想起了从龙泉寺下山回去也是蹭得一位清华美院的很有个性的学姐的车,当时车上五个人,感觉有说不完的话,那一趟车感觉开了好久好久,仿佛坐上了一辆漫无目的奔驰着的列车,大概是心理因素吧);例如被王天德老师作为吐槽的对象,笔触、着装甚至发型。 还学了复音口琴,这是在北京时看完苏珊的那本《放任自由的鲍勃迪伦》后,遥想六十年代格林威治村的民谣的群星闪耀,一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没有抑制住学口琴的冲动,就买了铃木的二十四孔复音口琴,在宾馆练习、在MSRA的会议室里练习,到现在还一直随身放在包里,不顺心了或者累了就出去吹几首优美的小曲,还是挺治愈的。还第一次尝试了星空摄影!平时都是拍风景、拍建筑、拍人像,没有机会拍星空(上海几乎找不到一片繁星满天的天空了,崇明除外)。由于技术欠佳和设备欠佳,第一次的作品差强人意,但也留住了几个难忘的瞬间,以后去了更美的地方一定要鼓足了劲多拍些!

当然还有写诗。这应该是2014年最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一件壮举吧。昨天发小YC开车来学校找我吃饭还跟我说,他看我个人网站,发现我竟然写诗!然后问我身边还有没有这样的人。其实在很多人眼里,诗歌只是那些文科出身的人的特权产物,像我们这种理工科生,尤其是作为互联网时代被黑出翔的码农,更是完美地成为了高智商低情商没情趣的代名词。所以万一有天你遇到一位既码的一手好代码又会写诗的“非典型张江男”,你就会觉得这概率比中了五百万还低。当然,这只是玩笑话,有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不是那一类人,你如何期待你身边会有那一类人呢? 缘分是个神奇的东西,总是会让你在不经意间遇到一个又一个与你很像的人。死理性派的人肯定会说:“你只是记住了那些成功的匹配,而忽略了那些失败的匹配,事实上这种匹配率是很低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一句’于千万人中遇见你’了”。扯远了,回到写诗的话题。我记得萧开愚老师大概也是到二十二还是二十六岁开始认真地写诗,所以很庆幸在自己还未起跑前就已经有了领路人。我写诗大概有三个原因:对遗忘的反抗、对思想的梳理、对懒惰的妥协。对懒惰的妥协意为懒得写博客,干脆就用诗的形式抽象化的写出来了。大概就像软件工程里写API定义和写API实现一样,通过阅读源码当然能对程序一清二楚,通过阅读API定义也能大概了解这个模块的功能。Paul Graham 有一本书叫《黑客与画家》,其中开篇抛出一个观点就是黑客与画家是很相似的两类人,他们都讨厌因循守旧、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才能创造。这当然也能安全移植到诗人的作用域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写诗的缘故,头发越来越长直到有一天无意中一照镜子发现竟然有几分“艺术家”的气质出来了。我记得我是在大三期末的时候理了个子弹头,把前面刘海统统减掉了,当时理完这个发型被周边的同学亲切地“问候”了一个星期。然后就去了北京,等到十月底回来已经是”长发飘飘“了,有品味的同学称之为”Beatles发型”,不知所云的同学惊叹为“妹妹头”。 当然我其实是无所谓这些称呼的,发型就和衣服的搭配一样,无非是把内心的气质的一种外化,从而让你感到由表及里的统一感。

2014当然也经历了很多挫折、苦闷、焦虑、伤心,当你处在那些状态时,你会感叹生活怎么会如此艰难,为什么总是要承受诸多不快,为什么快乐的日子总是遥遥无期,如果碰巧遇到孤军作战,找不到一个可以听你诉苦帮你排忧解难的人,那就是雪上加霜的事了。所幸这些事总有一天会成为过去式,会成为你的年度回忆里的一行话,会成为你成长的必由之路上的一块不起眼的鹅卵石。一年里对自己的探索也从未停止,我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之后开始意识到我的性格中的很不好的一面——没有十足的勇气来承认自己的无能与失败以及为自己的无能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每当那种时候整个人就感觉非常的不好,一方面无法面对别人,另一方面更加无法面对自己。用佛教的原语讲就是“我执”太过强烈。作为一篇总结文当然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其实碰到这类问题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是“沟通”,沟通来互相谅解,沟通来一起解决这个凭你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追求更高的、更有价值的事物,这大概是我折腾了一年下来比较深刻的一个领悟。有些事就算有九百九十九个人在做,如果那不是你喜欢的事,就根本无需去理会那些九百九十九个人的事;有些事就算是你喜欢做,但你若不能保证有充足的精力来对待这件事,那么你最好暂时放下这个“执念”去做那些你目前能胜任的事。感觉自己在这里用一种教导式的口吻说着这些体会总有点不符合本文的基调,但确实绕不过、也不想绕过这些话,因为这些都是我走了无数的弯路、碰了无数个壁、掉了无数个坑以后的宝贵的收获。

要知道,总有人在关心艺术、关心人类。

翻看小学时的日记(美其名曰日记的作业),总是喜欢用“白驹过隙”、“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等成语,现在看看就是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可爱模样。然而现在的我就能理所当然的使用这些词了吗?想想那些国家动荡不安支离破碎的游离失所的孩子,想想那些为了为了五斗米折腰的职场人,想想那些宦海沉浮的官吏,想想那些昙花一现的明星和那些永远只听说过开头从没听说过结局的新闻故事,想想那些不管什么原因最终在大街上、地铁上乞讨的老人和孩子,想想那些上了年纪的身体一有风吹草动就往医院里跑的人们...

我真的很幸运,很幸运生活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很幸运拥有一个健全的体魄和积极的大脑, 很幸运拥有着独立的人格和完备的自由,很幸运认识那么多有意思的人(虽然我们以后可能再也不会遇见)(PS:很幸运认识能坚持读到这一部分的你), 很幸运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犯了“正确”的错误。

最后借用汪国真的一句诗来结束2014年度的总结吧——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 print “Hello, World! 2015!"

复旦学人

上海美食札记